更新時間:2020-09-02 來源:黑馬程序員 瀏覽量:
我們來打個比方,假如把要做的產品形容為房子,那產品運營便是房屋設計師。假如室內設計師不明白基礎的建筑結構設計方案和工程施工基本原理,那么設計出去的房子很可能便是沒法落地式的空中閣樓。理想化的設計方案和物理學的限定務必合理融合,產品經理設計的產品當然也是這樣。
在具體工作上我們就會發(fā)現,當產品經理與工程師一起探討問題時,彼此都站在各自的角度分析,原有知識體系的差別造成思維方式和角度的差別,工程師一般是途徑邏輯推理的技術思維,而產品經理一般是用戶思維和產品思維。產品思維和技術思維的撞擊讓很多時候很多時候無法得到一個理想化的解決方案,如同一個講中文的人與一個講英文的人探討解決方案。
產品思維偏重于從用戶和商業(yè)服務角度考慮,技術思維偏重于在技術性實現和系統(tǒng)架構方面,二種思維模式也是有交接點,那便是商品的要求、設計方案和產品功能。當產品經理與技術工程師探討產品時,分別的權益立足點不是一致的,產品經理必須考慮產品的用戶價值和產品使用場景,因此產品經理必須思索怎樣完善業(yè)務閉環(huán)和構建有商業(yè)價值的產品體系。
工程師是技術思維,從技術性邏輯思維角度去思考問題,最先便是根據產品需求來考慮實現方式,工程師見到產品設計后在腦海里構建的是拆解后的實現要點,工程師和產品經理盡管根據一樣的產品需求和設計方案開展探討,但彼此的立足點不一樣和思維方式不同,所以很難達到高度一致的共識。所以,產品經理而言,掌握一些技術思維,用技術思維去思考問題,能更有益于產品需求的落地和促進產品的開發(fā)。
不懂技術的產品經理有時會給程序員提出不合理的需求或頻繁變動需求,并且在完全不熟悉研發(fā)流程的情況下規(guī)定上線時間。而程序員很多都是直男,相當直白的告訴產品經理需求實現不了,沒法上線,這時候就產生了沖突和矛盾。
要想避免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產品經理懂產品技術背后的邏輯,能和工程師在一個頻道上溝通。如果產品經理能具備這種能力,有相當多的優(yōu)勢:
優(yōu)勢一:提高和開發(fā)人員的溝通效率
產品經理懂技術其實是為了了解程序員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如果你提需求的時候,能從技術角度來評估產品需求的實現成本,就不會出現瞎提需求、排期不現實等情況。
在這里,職景也列出了一些產品經理和程序員的溝通技巧:
不要口頭提需求,需求不管多小,都應該有嚴謹且完整的PRD文檔。
各司其職,不要在程序員面前告訴他技術實現的解決方案,很多時候是班門弄斧。
不要自己評估功能做幾天,而是要先問開發(fā)團隊什么時候能評估出開發(fā)工作量,再進行討論。
不要瞎提需求,不是老板告訴你要做啥就做啥,要從用戶實際需求出發(fā)。
優(yōu)勢二:能夠提升產品架構能力
一般來說,程序員的架構能力普遍要強于產品經理,優(yōu)秀的程序員寫出來的代碼架構性非常強。
舉個例子,程序員剛開始學移動開發(fā)時,會模仿別人的代碼寫一個界面,這是一種線性思維,你需要從上往下,從左往右編寫出來。而寫一整套界面的時候,除了實現之外,程序員還會思考整體的組織和架構,通常要考慮代碼的可擴展性和模塊的可復用性。
這種思維在產品中同樣很重要。初級產品經理通常擅長處理具體瑣碎的問題,而中高級產品經理擅長從全局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
優(yōu)勢三:有助于職業(yè)發(fā)展
同等條件下,懂技術的產品經理肯定比不懂技術的產品經理職業(yè)發(fā)展會更好。
對于初級產品經理而言,大多做的都是偏執(zhí)行的工作,并沒有什么技術含量。但如果你懂技術,執(zhí)行效率會比其他人高很多,這主要體現在和研發(fā)人員的溝通上,其他人需要頻繁的改進PRD文檔,而你能站在研發(fā)的角度考慮問題,自然效率更高。
與此同時,你會建立與技術團隊的信任感,程序員愿意與你溝通。長期下來,你比其他人進階為中高級產品經理的概率更大。
猜你喜歡: